分享到:
发表于 2025-08-11 10:03:02 楼主 | |
在三维扫描的工业应用场景中,面对多规格样品时,传统手动换型方式存在流程繁琐、耗时久等问题,严重制约生产效率。旋转治具参数化编程技术凭借数字化、智能化的特性,实现对不同规格样品的一键适配,将扫描换型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分钟级,彻底革新三维扫描作业模式。 传统手动换型的低效困境 操作流程复杂耗时 手动换型需操作人员根据样品规格,手动调整扫描设备的位置、角度,更换适配治具与夹具。以汽车零部件扫描为例,从小型传感器零件切换至大型发动机缸体扫描时,仅治具更换与设备重新校准就需耗费 2 - 3 小时,且过程中需反复调试,效率极低。 依赖人工经验与技能 手动换型高度依赖操作人员经验,不同规格样品的扫描参数设置、设备调整方式缺乏统一标准。新员工难以快速掌握换型技巧,即使熟练工人操作,也容易因判断失误导致参数设置不当,影响扫描精度与效率,增加返工风险。 生产连续性差 频繁的手动换型导致设备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生产中断频繁。在小批量、多规格样品的扫描任务中,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占比不足 30%,无法满足现代制造业对柔性生产、快速响应的需求。 旋转治具参数化编程的技术突破 数字化参数模板库 旋转治具参数化编程系统内置多规格样品的数字化参数模板库,涵盖样品尺寸、形状、材质等信息对应的扫描参数。操作人员只需输入样品规格编号或特征参数,系统即可一键调取匹配的旋转角度、速度、扫描分辨率等参数组合,无需手动逐一设置,大幅缩短参数调整时间。 自动化治具调整机制 参数化编程与治具的自动化调节机构深度集成。当切换样品规格时,系统根据预设参数自动控制伺服电机,调整治具的夹持力度、旋转半径、定位高度等机械参数。以电子产品外壳扫描为例,从手机外壳切换至平板外壳扫描,治具可在 1 分钟内完成自动调整,精准适配不同规格样品。 智能路径规划与校准 系统基于样品规格参数,利用算法自动生成最优扫描路径,并对扫描设备进行智能校准。针对复杂曲面样品,系统自动规划多角度、多层次扫描路径;同时,通过激光测距、视觉识别等传感器,实时校准设备与样品的相对位置,确保扫描精度不受换型影响。 分钟级切换的实践成效 在 3C 产品代工厂,传统手动换型方式下,完成手机、平板、智能手表三种外壳扫描的换型需 4 小时以上。采用旋转治具参数化编程技术后,换型时间缩短至 3 分钟以内,设备利用率从 35% 提升至 85%,单日扫描产能提高近 2.5 倍。在模具制造企业,面对不同尺寸的注塑模具扫描,参数化编程实现模具规格切换的快速响应,使扫描周期从平均 8 小时 / 件降至 3 小时 / 件,显著提升订单交付效率,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新启航半导体三维扫描测量产品介绍 在三维扫描测量技术与工程服务领域,新启航半导体始终以创新为驱动,成为行业变革的引领者。公司专注于三维便携式及自动化 3D 测量技术产品的全链条服务,同时提供涵盖 3D 扫描、逆向工程、质量控制等在内的多元创新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制造业等多个领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新启航三维测量产品以卓越性能脱颖而出,五大核心特点重塑行业标准: 微米级精准把控:测量精度高达 ±0.020mm,可满足精密机械零件等对公差要求近乎苛刻的领域,为高精度制造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2,反光表面扫描突破:无需喷粉处理,即可实现对闪光、反光表面的精准扫描,避免传统工艺对工件表面的损伤,适用于金属、镜面等特殊材质的检测与建模。 3,自动规划扫描路径:采用六轴机械臂与旋转转盘的组合方案,无需人工翻转样品,即可实现 360° 无死角空间扫描,复杂几何形状的工件也能轻松应对,确保数据采集完整、精准。 4,超高速测量体验:配备 14 线蓝色激光,以 80 万次 / 秒的超高测量速度,将 3D 扫描时间压缩至 1 - 2 分钟,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尤其适合生产线批量检测场景。 智能质检无缝衔接:搭载丰富智能软件,支持一键导入 CAD 数模,自动完成数据对比与 OK/NG 判断,无缝对接生产线批量自动化测量流程,显著降低人工成本与误差,加速企业智能化升级。 无论是航空航天零部件的无损检测,还是汽车模具的逆向工程设计,新启航三维测量产品凭借硬核技术实力,为客户提供从数据采集到分析决策的全周期保障,是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理想之选。 |
|
楼主热贴
个性签名: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