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发表于 2020-05-29 22:33:07 楼主 | |
一、前言 家里的主力机长年使用下,C盘系统盘使用的空间越来越多,使得我用来装系统的SM951 256G固态已经非常的不够用了。于是想着干脆买个大点的M.2固态,一步到位算了,以后也不用操心容量不够的问题。正好在京东上看到铠侠出新的旗舰固态系列了,也就是RD10系列M.2固态,于是买了一个回来试试效果如何。这里顺便说下铠侠这个品牌,铠侠是原东芝存储品牌改名后的品牌,也就是东芝存储换个名字而已。 二、开箱 产品外包装采用蓝黑配色,看上去倒是十分清爽。 这次买的铠侠RD10固态为1T的版本。RD10系列总共有三个容量:500G、1T、2T版,都是大容量版,适合来做存储盘或者游戏盘。 包装背面可以看到铠侠RD10系列固态是提供5年质保时间的,对比下大部分厂商的3年质保时间,铠侠的5年质保时间可以说是相当有诚意了。 RD10的PCB颜色为常见的绿色,并没有黑化处理。接口为M Key类型并支持PCIe x4总线,由于这只是个PCIe 3.0的固态,也就没法走PCIe 4.0通道了。还有就是1T版是双面颗粒,如果要装M.2散热片的话,需要注意散热片是否支持双面颗粒。 RD10系列固态使用的主控为东芝TC58NC1201GST主控,支持八通道数据传输和NVMe 1.3C传输协议。作为旗舰级主控,性能自然不会弱,到后面测试来看看成绩如何。 主控旁边有一个很小的芯片,这个是电源管理芯片。 主控上方的缓存,型号为K4A4G165WF-BCTD,速率为2666Mbps,单颗的容量为512MB,固态后面还有一颗同型号缓存,两颗缓存的总容量达到了1G。 翻到固态背面来看,后面这有四颗来自东芝的TH58LJT0T24BS8C颗粒,单颗容量为256MB大小,固态两面合计八颗存储颗粒。颗粒工艺为96层3D TLC BiCS技术,也就是俗称的TLC颗粒。 二、性能测试 首先来看看CrystalDiskInfo的信息,铠侠RD10是支持NVM Express 1.3协议和S.M.A.R.T功能的。而且固态温度也正常识别出来了。 测试平台的CPU为R9 3900X默频,主板为微星X570UNIFY。铠侠RD10固态插在主板第一根M.2接口上,直连CPU的PCIE 3.0通道。 首先用AS SSD Benchmark来看看总体成绩,铠侠RD10 1T版跑出了接近7000分的分数,连续读写和4K性能都相当的不错,不愧是旗舰级的固态。 再用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来跑分。 TxBENCH跑分,分数基本和AS SSD Benchmark分数相差不大,进一步说明了分数的可靠性。 最后使用HD Tune软件来测下铠侠RD10 1T版的SLC cache空间有多大,文件长度选择50G,数据模式为随机。跑完测试可以看到RD10 1T版的SLC cache大概在40G左右,用完SLC cache后的速度也有1.5GB/s,即使缓存用完速度还是挺快的,倒是不用担心速度不够用了。 日常使用: 既然铠侠RD10有这么快的速度,那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如何呢?这里我使用两个固态之间进行互相拷贝文件来对比测试,测试文件为一个56G大的战地4压缩包。通过测试可以看出,铠侠RD10的读取速度能稳定在1G左右,写入速度能够全程稳定在1.27G左右,其实这不是铠侠RD10的全部实力,而是另一个固态的读写速度限制了铠侠RD10的发挥,但是也能看出RD10在大文件拷贝上的稳定性。 写入 为了对比下游戏里面使用固态和机械盘的差距,这里使用战地4游戏来进行测试加载时间。游戏地图选择的是破晓行动,点击加入游戏后开始计时,出现部署图片结束计时。通过和西数3T机械硬盘对比后可以发现,游戏加载时间从2分34秒缩短到11秒加载完,虽然也有网络因素在里面,但是也可以说明一个好的固态对游戏加载速度的影响是有多么的大。 3T机械硬盘3T机械硬盘 铠侠RD10 1T固态铠侠RD10 1T固态 另外铠侠还有个固态管理软件叫SSD UTILITY,在铠侠官网可以下到。这个软件的主要作用就是监视铠侠固态整体状态如何和更新固态的固件,另外还有一个简单速度测试软件。随时监管你的固态整体状态如何。 三、总结 整体看下来,铠侠RD10的性能还是非常优秀的,即使在PCIE 4.0固态出来的情况下,RD10的性能也是非常优秀的。在主控以及使用的颗粒都是非常有品质保证的,而且保修时间长达五年,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这个产品也基本上是没有缺点了,只要价格合适还是挺推荐买的。 评分:+Z金豆 5 已有 1人参与评分 |
|
楼主热贴
个性签名:无
|
发表于 2020-05-30 12:40:44 1楼 | |
性能杠杠的
评分:+经验 5 已有 1人参与评分展开 |
|